sports betting .ag


阿里云:起飞、追风,和摇摆的未来

One of the companies is FanDuel, which, as mentioned before, started investing in its Georgian branch, standing at the ready and waiting for the legal situation to be resolved. Daily Fantasy Sports in Georgia

4 million $2. .

how sports betting works

For example, if you hit the trifecta on Derby Day, you must report the winnings as income. This allows you to deduct costs associated with your gambling activity, including meals and travel expenses.

图源@视觉中国

文 | 略大参考,作者 | 原野、尹凯

文 | 略大参考,作者 | 原野、尹凯

阿里云最大的幸运在于,它实现技术稳定的2010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 4,人类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生态卷起的创业浪潮,在日后多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属于阿里云的那个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正在消失。但它还有机会。至少,它还在场上。

01从地面起飞

2008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淘宝和支付宝的服务器都濒临崩溃。

流量集中在早上的8点到9点半涌进来,服务器处理器经常跑到98%,只剩下2%的空间可以喘息。当时流行的IOE (IBM小型机+Oracle商业数据库+EMC集中式存储)IT架构,显然有些接不住这泼天的富贵。

阿里云的故事由此有了雏形。

这一年,马云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挖到了宝:常务副院长王坚。他摇身一变,成了阿里的首席架构师。一套便宜好用的云计算系统,成为他首要的KPI。

在那个充满想象力的年代里,互联网公司的项目取名也极具时代特色。比如,阿里的云计算系统名字是“飞天”,后来与之配套的名字还有:盘古、伏羲、夸父、女娲、神农等等,几乎把中国古代神话借了个遍。

它要解决的,是阿里的底层能力扩容问题。它虽然没有伴随阿里的诞生而同时出现,但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很长时间里,都决定了“阿里可以成为谁”。

说远了。

回到故事的开端。淘宝,作为阿里这种大型组织中的领头羊业务板块,被按头要求答应,将来放弃Oracle,转投自家当时还只有“一张大饼”的数据库架构。类似的剧情也在搜索业务上演。敲定几位内部“大客户”,2009年2月,“飞天”团队在北京写下第一行代码,9月,阿里云正式成立。

图:“飞天”团队在北京写下的第一行代码

用马云的话说,当时他们谁也不知道云计算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只是相信,这是未来,是趋势。

确实,当时整个中国云计算市场还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计世资讯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云计算的整个市场规模是403.5亿元。而当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的规模是:563亿美元。

当然,这样的悬殊有个前提:云计算刚刚在2008年经过一阵迅猛发展。

很多技术在进化过程中,并非是以“今天比昨天更好一些”的渐进性进行的,更多时候,是由一些关键节点猛然推动,近的例子是ChatGPT,远的就是云计算。人工智能之父John McCarthy 早在1961年就提出“公共计算服务”的概念,但亚马逊直到2006年才推出AWS,云计算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启加速模式,2008年,谷歌、微软纷纷跟进了云业务。

云计算的风,在2009年吹到了中国。这年5月,中国电子学会在北京的中国大饭店举办了第一节中国云计算大会。4个月后,阿里云正式登场。

不过,在诞生的前两年,“飞天”都是趴在地上被人嘲笑的。

没办法,当时的系统实在太拉垮,别说取代IOE,漏洞百出之下,连基本运行都费劲。比如搜索业务部门发现,以前在云下花一台服务器就能搞定的需求,在阿里云却需要花几十台服务器。阿里云团队离职率一度高达70%。每年的部门评比,阿里云都稳坐倒数第一。

外部,泼向云计算的冷水也是一盆接着一盆。

比如广为流传的,李彦宏在2010年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说:“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地讲,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也表示认同,“这个事情过了几百年、一千年后有可能,但现在还为时过早了”。——当然,大佬的认知偶尔也有局限性,还有些时候爱摆迷魂阵。腾讯云在2010年就开始立项研究,只比阿里云晚了一年。百度云后来在公司业务中的重要性,显然也是老板调整认知后的结果。

就像任何航天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永远不是飞得多高多远,而是安全与稳定。阿里云“飞天”系统也是。它花了两年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终于在2010年初步具备了“稳定”这个起飞的前提条件。

后面的故事,才像是有人按下了“起飞”的确认键。

2012年,王坚在阿里云的年会上落泪:这两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的骂还多。骂声主要围绕“骗子”展开,当年8月,还有阿里员工在内网发问:王坚到底会不会写代码?

对于王坚这种级别的技术大佬,公开承认脆弱,是需要底气的。就像同样的忆苦内容,只有由成功之后的人讲出来,才有励志的效果。还在渡劫的人,没有资格公开诉苦。而2012年时候的阿里云,不再是阿里内部员工都看不起的存在,云计算的先发优势逐步体现,外部合作名单越来越长,包括福建电信、海信电器、海尔手机等。

2013年,阿里云发布飞天5K集群,成为全球第一家对外提供5K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至此,“飞天”系统的估值已经高达4500亿元。

02野战,围剿

2013年12月,亚马逊搞了个大动作,宣布AWS进入中国市场。

对于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玩家们而言,这种感觉就像,大家还在埋头野战,几支正规军还在筹建或者刚刚建立起自己的海陆空战队,扭头一看,大洋彼岸的对手开着航空母舰杀过来了。类似的故事曾经发现在21世纪初。微软Office套件入华,压力就骤然落到了金山公司头上。

先看一组数据。

根据Macquarie 分析师的估计,亚马逊AWS部门在2012年的营收可能接近40亿美元——相比电商部门超过600亿美元的销售额,有些卑微。但时任CEO贝佐斯预计,AWS会成为亚马逊最大的业务。美国投资银行Evercore Partners的分析师也认为,AWS的估值在2015年可能达到500亿美元。

而中国这边呢,阿里云起步最早,腾讯、金山、华为、百度陆续跟进。但整体实力还是差距甚大。以至于有关心技术的人士在2013年底跑到知乎上发问:

“AWS进驻中国,竞争力如何,对现有格局会有何影响?”

字里行间,都是担忧。

2年后,这条问答下更新了一条新内容:“云服务是IT的未来,巨头纷纷转型已是事实。AWS在这块虽有先机,但技术栈上还不全面。国内企业的快速成长令人喜出望外。在中国本土市场的刺激下,无论是研发还是运维能力都已今非昔比。”

是的。阿里云们上演了一场漂亮的本土市场保卫战。

亚马逊在美国本土,甚至全球范围内确实拉到了很多大客户,比如一个对整个行业都有标志意义的事件是,它在2013年拿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10年6亿美元的订单。拿下大单后,亚马逊越发野心勃勃,盯上当时总价值约3万亿美元的全球IT采购市场。

对于拿下中国市场,亚马逊很有信心。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都相对落后,云计算能力更是差距甚远。

阿里云礼貌表示了欢迎,然后,就在AWS入华当天,阿里云旗下产品全面降价,最高降幅50%。随后,腾讯推出6折促销,金山云上线优惠活动——俨然一场云市场的“双十一”大促。

价格战,成为阿里云们狙击亚马逊的第一把武器。

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武器。

在中国的商业构成中,小微企业占比在80%以上。对于他们来说,亚马逊的技术再好,一个“贵”字就能断掉念想,转向它的中国平替们。这就让阿里云这些国内云厂商,有了足够辽阔的缓冲地带。

此外,亚马逊还需要解决各项合规问题。比如AWS在2013年入华,直到2017年才拿到云计算技术和服务所必需的牌照。IBM也是在2017年才找到万达科技合作,由后者在华提供IBM的公有云服务,当年10月,IBM全球董事长罗睿兰还出现在万达集团总部,与王健林合影。

也就是说,从“狼来了”的喊声响起至今,已经过去了4年。按照中国公司们抢夺市场的速度,这个时间窗口,已经足够了。

以阿里云为例,几场关键性的战役,成为它“飞天”的痕迹:

2015年6月,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完成“登月计划”,把所有数据存储和计算任务都迁移到飞天平台;当年11月,阿里云平稳支撑了“双11”的912亿交易额,高峰期,平台每秒交易14万笔。2016年,阿里云与软银合作,进军日本云服务市场。

此外,更加擅长商业化的胡晓明,在2014年成为阿里云的掌舵者。随之而来的一个直接变化是:从2015年开始,阿里云越来越会赚钱了。

到2017年,阿里云年度累计收入112亿元,成为国内首家百亿规模的云计算服务商。此后几年,增势继续,2019财年时,仅上半财年的营收就达到103.7亿元,2020财年,实现单季营收达到107亿元。

至此,阿里云成为继亚马逊、微软之后,全球第三家、也是中国首家单季营收突破百亿的云服务商。

03 追风

时代的阿里云,是吃到了中国互联网创业潮红利的。

它是隐形赢家。

2011年创立于上海交大宿舍的米哈游,现在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游戏公司之一。在公司成立第二年,员工只有8位的时候,开发出第二款游戏《崩坏学园》,在阿里云上线。同样活跃在阿里云上的,还有无数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

阿里云最大的幸运在于,它实现技术稳定的2010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 4,人类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生态卷起的创业浪潮,在日后多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阿里云完整地参与其中。

从2012年开始,APP 开发者们成为阿里云越来越重要的客户。胡晓明曾经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谈到,中小企业在阿里云的客户中占到80%。

规模效应,叠加技术升级带来的底气,一度成为阿里云的护城河——它有了发动价格战的底气。从2014年开始,阿里云每年都要降价数次,同行们再不愿意,也只能咬牙跟上。

阿里云不是这套打法的独创者。亚马逊AWS在发布的10年里,累计降价52次。用CFO 布莱恩.奥萨夫斯基的话就是:降价是核心策略。

某种程度上,这种内卷对创业者而言,是友好的。

不过,真正让阿里云赚到钱的,还是大客户。2016年4月,阿里云还发布了专门针对中大型企业、政府的专有云 Apsara Stack平台,在本来的公有云基础上,针对政企客户进行二次优化。第一批客户包括:海关总署、浙江政务服务网、网商银行、贵州交警等。

根据胡晓明在上述采访中提到的,20%的大客户,才是为阿里云贡献利润的主力——不难想象,阿里云在2021年失去字节这个大客户时,心有多痛。根据德邦证券测算数据,字节跳动曾经单季度为阿里云贡献了7%-8%的收入。当字节的体量发展到足够大时,布局自己的云业务,也就成为了必然。

但对于阿里云而言,更大的危机,还要在互联网创业潮冷却后,才会逐渐展现。

风停了。

曾经人潮汹涌的创业大街咖啡馆,彻夜不眠讨论技术、估值的人们消失了。随之萎缩的,还有互联网创业者原本对云服务的需求。

一位阿里云内部人员在接受36氪采访时提到,从2017年开始,互联网客户的底层云用量就不太增长了,这波浪潮可能很快就要过去了。赛迪资讯数据则显示,2020年的中国云计算市场中,互联网行业的贡献度相比2018年减少了16%。

与此同时,两个变化也在同步发生:政企对云服务的需求增多,他们更追求安全、稳定和高可靠;阿里云的对手中,运营商云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呈现明显的赶超之势。

此时的竞争,就不仅仅只是围绕技术层面和努力程度了。

到2022年时,阿里云营收为776亿,增速为7.2%。作为对比,天翼云营收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移动云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联通云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21%。

此外,据中国经营网报道,2022年全国公示的超1亿元的政企数字化大单中,移动云、联通云、天翼云三家共收获了200余个订单,而阿里云、腾讯云的订单都是个位数,差距悬殊。

不再展开多说。

阿里云们其实没有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只篮子里。大概从2017年开始,中国云厂商们就在陆续出海。风可能暂时停歇,但追风人可以随时流动。

最初,大家的野心还比较足,美国、欧洲、东南亚,这些重要的市场要想开设数据中心,再以此为基础,实现更广范围的全球扩张。不过,疫情叠加国际局势的变动,野心最终被现实磨平,这几年,头部玩家们默契地相聚在了东南亚市场——这里有他们曾经无比熟悉、现在无比怀念的增长。

从网约车、外卖、电商到移动支付、直播带货,这些在中国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增长见顶的互联网业务,正在东南亚热火朝天推进。

这都是云计算的机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北美洲占据全球52.1%的公有云市场规模,欧洲和亚洲分别以23.4%和18.4%位居第二和第三。其中,亚洲市场规模增速超过30%。Gartner数据还显示,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多个东南亚国家,云计算市场增速都在60%左右。

显然,这是云计算在下个阶段的主战场。

在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早早入场的前提下,中国云厂商并不容易。一方面,它们继续价格战,很多同类产品都比国际巨头的便宜30%-50%,此外,还有更高的服务效率,以及更细致的本土化打法。

阿里云依然是其中的领先者。到2021年时,阿里云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达到29.2%,在印尼达到22.9%——当然,阿里国际业务这条大腿,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04 技术、资本和摇摆的未来

东方不亮西方亮,听起来,阿里云似乎找到了新叙事。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张爱玲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长满了虱子”,主语换成“阿里云”似乎也是合适的。

首先,阿里云的“华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审视,是看它的全球排位,还是细究其中的具体数据。

早在2019年,阿里云就在全球 IaaS 市场排名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

排名确实靠前,但 IaaS 市场有个断层的特点。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0%和21.5%,而排名第三的阿里云,仅有7.7%。从2022年的收入来看,也是如此。AWS超过480亿美元,Azure接近260亿美元,阿里云是92.8亿美元。

这就相当于满分100的学科考试,第一名跟第二名分别拿到90分、80分,小明凭借20分的成绩,荣列第三。

相比之下,第二个问题更加明显:增长乏力。

这倒不是阿里云一家的问题。从整个全球范围来看,受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影响,大客户们纷纷捂紧口袋,直接影响了云计算市场的收成。AWS也在2022年第三季度,以27.5%的增速,达到近8年以来的增长最低值。

给第一名整不会的难题,自然也会困住第三名的选手。

从2019年到2023年,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分别为84%、62%、50%、23%、3.5%,财报将其主要归因为疫情和头部客户的流失。这直接影响了阿里云在内部的绩效得分,2021年之前,这位曾经连续6年拿到最高绩效3.75的“优等生”,在2021年拿到的分数的3.5-,相当于倒数第二档。

财报里提到的外部原因,固然存在,但它们显然不是全部。

某种程度上,阿里云的问题在于摇摆。

在关键时刻的摇摆,经常会导致再也无法挽救的错过。比如宏基。PC时代它曾经风格无限,但因为错过了智能手机入华的浪潮,成为迟到者,继而旁观者。

回到阿里云的摇摆。

先看人事方面。

阿里云从200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换过七任一把手。这与阿里定期进行的集团组织调整有一定关系,但关键业务频繁换帅,显然不算正常,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战略的中断、资源的无效消耗。

其中最受争议的是张建锋。他于2018年11月出任阿里云智能总裁,2022年12月阿里云香港宕机事件后卸任——那是阿里云史上持续最长的一场大规模故障。

在任期间,张建锋曾经推出过云钉一体战略,希望通过钉钉为阿里云获取新的客户,但效果显然不想理想——后来张勇接手阿里云的8个月里,制定的几条重要决策中,就包括云钉解耦。2023年8月,钉钉独立,与阿里云解绑,各自发展。

此外,张建锋曾经试图大力发展政企客户,以解决阿里云市场份额下滑的问题。

2021年3月,张建锋挖来了原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目标很明确,参照华为云的打法,进一步开拓政企市场。当时,阿里云的销售体系进行了大幅调整,按照行业和区域,设计了交叉的组织架构。

到2022年时,非互联网业务在阿里云的收入占比中有所提升,但整体增速下滑的趋势,并未缓解。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在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支出的市场份额是36%,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接近10%。张建锋离任的2022年,阿里云营收为776亿元,距离他在2018年底提出的千亿营收目标,还相差甚远。

而张勇在接手阿里云后,很快明确了规模、营收优先,团队重点从销售重新回归产品和技术——这正是阿里云的传统强项。

“阿里云入场比较早,技术力量到现在为止都是最强的一个”,阿里云一位山东经销商老叶告诉略大参考,他在2014年左右开始这项业务,主要服务地方的政企客户,阿里云的技术稳定,是他最重要的卖点。

但他也感受到了竞品带来的压力,“华为云在政企市场资源最强,有品牌效应,也舍得花成本做营销,一个省的营销人员可能就有一两百人。腾讯生态体系庞大,电信运营商人脉广”。

一线经销商能感受到的压力,大概会数以千倍地落到阿里云的管理层身上。

这就要说到阿里云在策略方面的摇摆了。

在物理世界里,压力可能带来变形。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商业组织中。承压中的阿里云,花了很多力气——也可能是太多力气,去填补自己在政企市场的短板。

阿里云曾经被寄予厚望。时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张勇曾经在2021年的股东信中提到: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

这个说法,可能是参照了亚马逊的业务结构。AWS崛起之后,为亚马逊贡献了占比越来越多的利润。尽管它的营收占比始终不及零售业务,甚至相差深远,但还是直接推高亚马逊在资本市场的身价。

阿里云也是如此,尽管从营收来看,它在阿里巴巴集团中的占比经常徘徊在15%以下,但它提供的是面向未来的想象力。

当然,首先它需要证明,自己能像AWS一样有价值。

开拓政企客户,就成为首选动作。其次就是上市,它可以带来资金,以及资金背后的人脉和关系。

2023年5月公布的阿里云分拆上市计划,原本相当于为它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短期目标,阿里云团队只需要瞄准它,全力去实现。此后,又陆续有消息传出,指向阿里云吸引到了具备国资背景的潜在投资者,如果一切顺利,这显然会有利于它日后在政企市场进一步开拓。

然后,半年后,突然落下的暂停键,让众人惊愕。

阿里在发布202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时宣布,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拆分。根据管理层在电话会上的说法,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于美国对芯片的出口管制,阿里云在模型训练及相关服务的收入,在未来或会受限。

尽管阿里表示,集团将在阿里云战略项上保持长期坚决的投入,但对于阿里云来说,那个曾经无比清晰的目标,暂时消失了。

好在,阿里云似乎正在尝试找回最初的自己。

比如对新技术的投入。AI 正在被阿里云视为新的增长点。阿里方面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已经贡献了2%的公有云收入。10月底,阿里云发布了通义千问2.0版本和8个行业大模型应用,根据外部测评,通义千问2.0已经赶上了Open AI 的GPT-3.5。

此外,关于王坚要以全职身份回归阿里云的消息,从今年5月就陆续传出。尽管他本人进行了辟谣,但今年6月以来,他已经多次出现阿里云相关的重要活动,并现身最近的云栖大会,发表演讲。

作为阿里云最重要的灵魂人物,他的活跃,能直接带来信心。

而今年的云栖大会也强调了回归初心,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还作为大客户代表发言,“百川成立仅半年便发布了7款大模型,快速迭代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

听起来,阿里云希望在大模型时代,再找到新的“米哈游”。当然,这个故事成立的前提是,这一波大模型创业潮,能像当年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潮一样,真实,深入,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时代。

属于阿里云的那个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正在消失。但它还有机会。至少,它还在场上。

2023年11月12日,一场大规模的宕机,又让阿里云冲上热搜。15年前,它是问题的解决者,15年后,它成了问题本身。——当然,这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horse race online bettingnew york sports bettingonline sport betting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