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a unit in sports betting


买基金三年,我离财务自由更远了

com or similar services to place your bets, you should also take advantage of alternative websites that will help you compare multiple sports leagues and make reasonable conclusions. At the same time, one should remember that following certain betting principles may enhance the winning chances.

If you're going to spend your first day of the year in the UK this year, here are the best ways to use your bags to make your shopping experience feel even better. com, and you can book in advance online or by calling 811 888-933-0200.

real cash online casino

Fantasy Sports Shark uture bets are a bet on an event that will be decided in the future (e.

文|黄慧玲 施嘉翔

编辑|郭楠

转眼间2023年已经走过四分之三。

《读数一帜》邀请四位基金投资者,聊一聊他们经历的“基金历险记”。他们都交过投资过程中的学费,也有避坑经验,总结了属于自己的投资理念。

更为重要的是,投资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改变:有的通过基金定投从月光族变化成有储蓄习惯的人;有的投资挣钱后给爱人买礼物,成为日后的甜蜜回忆;有人将投资变成事业,将投资融入生活。

我们的采访围绕几个话题展开:近三年投资基金的体验如何?经历了过去几年市场的起伏波动,在未知的面前又该如何应对?投资理财能实现财务自由吗?如何搭建属于自己的投资小屋?

网友@眼里有光的azure从2018年开始每月定投,作为自己的“梦想储蓄罐”。投资不仅让她离目标更近了,更重要的是锤炼了性格和价值观。

今年8月,她节衣缩食投了2万元到权益类基金中。她说,“底部是一个区域,低估就可以购入,不用非得等到最底部。就像天冷加衣服,不用管是深秋还是初冬。”

@晓磊的基金生活从2006年开始买基金,从投资中挣到的钱比工作更多。逆向投资让他在2020年赚得丰厚的回报,也在后续回调中也不断完善投资框架,持续抄底,目前,他的子弹已经打掉了80%,浮亏150万元。“经过这两年的积极努力,距离财务自由的目标更远了一些。我看得比较开,现在还在加仓。”

年轻时赚一百元或者亏两百元会心情大受影响的@北落的师门,如今已经是一名成熟的投资者。在他看来,现在就是买基金的好时候,因为所有的指标都指向冰点。“我现在主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把底部的仓位加上去;第二是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择时,在一些特殊的时间点上把目前的成本降下来;最后是努力工作,保证现金流不出问题。”

曾经躲过下跌、经历过市场疯狂、偏向均衡配置的@北漂民工的日常,他认为还需要慢慢摸索精进。“如果不主动去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提到“感受亏损”对于年轻人学投资的重要性,他说,“其实投资者并不愿意被教育,只愿意被市场教训。多参与市场,多交点学费自然就学会了。”

@眼里有光的azure:

我在新疆加油站的洗手间里

攒下来了盈利

今年是我开始投资基金的第五年。因为坚持定投,我从一个“月入三千月光,月入三万也月光”的月光族变成有长期储蓄习惯的人。

从2018年8⽉开始每⽉定投8千到一万,到2020年初攒到16万,2022年有53万,最近这个数字已经涨到78万。期间,账户最⾼有超过10万的盈利,目前回撤到6万多。

最开始买基金的时候,我在新疆旅⾏。信号不通,只有在加油站停下来才有⽹。我就在上厕所的间隙看⼀下大盘,跌了就买⼀点。所以现在账户里的盈利,有一部分是在新疆加油站的洗手间里攒下来的。

投资的起点是我读了博多·舍费尔的《小狗钱钱》《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个100万》,了解了“梦想清单”和“梦想储蓄罐”的概念,并决心付诸行动。

书⾥说,“开始人们并不清楚⾃⼰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给⼀家邮购公司写信说:‘请给我寄⼀些好东西来’,你肯定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写下你的梦想,任何可以用金钱实现的梦想,再删减到3个最重要的梦想。然后,把代表了梦想的照⽚贴在醒目处,想象实现梦想时的情形。最后,为每一个梦想准备⼀个储蓄罐。”

于是我就写下了自己的三个梦想:一,每年进⾏⼀次禅修;二,每年和妈妈旅⾏⼀次;三,财务⾃由。

后来发现,前两个每年需要钱的梦想,其实和高风险投资没什么关系,属于稳健投资或者活钱了。最后⼀个才是高风险投资的目标。但在最初,真的是清晰梦想的力量,让我有非常强的驱动力去搞明白如何不月光,以及如何去投资。

就是在这种⼒量的驱动下,我去读了《彼得·林奇的成功之道》,开始研究耶鲁⼤学捐赠基⾦,以及读了很多很多书。虽然我主要做的是基金投资,对我影响很⼤的却是彼得·林奇的选股之道。

主流观点认为新手应该从定投指数基⾦起步。可我坚持认为,即使最终不打算⾃⼰投资股票,也应该先有所了解。毕竟,无论指数基⾦还是主动型基⾦,都是股票的组合。真正去了解几只股票,就会对股票这⼀类有个大致的轮廓,等真正了解指数基⾦后,就会更有底气地知道,是更看好上证50、沪深300还是中证500。

投资的元知识不多,读个⼗⼏本书就差不多算合格的起点了,然后就是学习、实践、复盘,周⽽复始,让这些书上的知识、他⼈的知识,成为自己的⼀部分。之所以会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我觉得症结在于投资者不知道自己在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是投资体系的问题。

我很喜欢在《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读到的⼀句话:⼀种投资哲学不可能从一个人的身上传递到另⼀个人的身上,你只能用自己的时间和心血去得到它。

投资体系是一点一点搭建的,刚开始我的投资体系大概就是泥巴捏的简陋小屋子。有各种漏洞,会漏雨。

在市场不断上涨,现金流有限时,我会非常焦虑。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犯过错,⾼估买了张坤的易⽅达蓝筹,这只基金曾经给我赚过极⾼的收益,但最近的收益只有-1.12%。就像骑⾃⾏车,理念上当然是⽬视前方、放松、骑,但刚骑上,车头还是会歪⼀歪。

我在具体选择基金时会有几项指标,就像消费前的⽐价。首先判断这只基金是不是好资产(投资创造价值的公司),这笔钱是否是长期(7年以上)不⽤的钱,其次是这只基金是否在我的能力圈里,我是不是懂这个资产类别,最后则是根据整体资产以及当前市场进行配置。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有一些原则一直在坚持。比如坚持不做零和收益的品种(以期货为代表的衍生品),从来不用杠杆,不重仓⼀只基金。

拿杠杆来说,如果在某次操作中尝到了甜头,思维深处就会把杠杆作为永远的选项之⼀。而在未来某个艰难时刻,很难不再打它的主意。最后,杠杆就会成为经常性选项。

我会把浮亏分成正确的投资⽆法避免的成本和错误投资导致的损失。后者当然要及时止损。而如果是前者,哪怕什么也没发生,市场都可能莫名其妙被低估很久,承担长达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浮亏。这种浮亏(波动)就像青春期的生长痛,是为生长而支付的成本。

在今年8月,我节衣缩食投了2万到权益类基金中。底部是一个区域,低估就可以购入,不用非得等到最底部。就像天冷加衣服,不用管是深秋还是初冬。不过,市场即使被低估也可以被更低估,还是要确保自己投入的钱是至少7-10年不用的。

我的投资目标是财务自由。我把它分为三个版本,分别是现实⽣活版、森林寺院禅修版和周游世界版。现实⽣活版是每年被动收⼊要覆盖10万的⽣活开支,按年化收益率10%来计算,我在2024年底就能攒到100万,而禅修需要的花费更低。即使是周游世界的自由,按照⼀年30万的开支计算,我在2032年底就能实现。

对我来说,投资更重要的是锤炼了我的性格和价值观。在投资以前,我会患得患失,很害怕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会被在意的人拒绝。但在市场里,我发现自己也能做到自信、冷静、杀伐果断。我还在努⼒去融合有安全感和没有安全感的我,但内心知道“我分明也是另外⼀个样⼦的”本⾝是⼀种力量。另外,我还学会用二十年的维度去衡量事物的价值,体验延迟满⾜。

都说投资要不断迭代体系,对我个⼈来说,下跌时更容易。在感到不安时,重新审视⾃⼰的投资体系,从最重要的投资⽬标、资产配置开始,往深里挖,我的钱有怎样的使用期限、我偏好怎样的投资体验、我是个怎样的人。再往下细化到交易策略和方法(包括加仓节奏)、如何发现和纠正错误等等。

理性地审视投资系统,感性地把自己当成好朋友打⽓,一起啊!

@晓磊的基金生活:

大部分人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

低估了开支

我从2006年开始买偏股型基金,从投资中挣到的钱比工作更多。投资变成了我的爱好,也是我现在的工作。

原始动力很重要,我觉得我会踏上这条路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最开始的时候就不断获得市场的正反馈。

2006年入市,我的思维和韭菜一摸一样,上证指数已经创造历史新高。只不过恰好遇上了连续两年的超级牛市,倒回来看是在山腰。

2019年重新开始买基金后,2020年的追加投入让我赚到了钱,让我觉得自己做这个还挺有天赋的。就像上学读书,这门课读得好,我就愿意读。

如果是2021年初高位进来的小伙伴,现在已经浮亏20%-30%,会很难继续走下去。

我买的第一只偏股型基金是华夏大盘精选。当时我只有一万,投了五千进去。后来基金翻了四倍,但也就让我赚了两万。所以,其实年轻时有一轮大牛市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我们和有钱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2009年底,我去了券商。正好赶上股指期货开闸,用20万的本金一年赚了一倍。股指期货波动性太大,几分钟的波动就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

对我的投资生涯来说,2015年进入华安基金是个很重要的节点,投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那几年的时间里,我越来越明白“个人打不过团队,业余打不过专业”这个道理。

我在上市公司负责投资者关系时,经常看雪球上的文章。结果发现,即使以专业著称的雪球,上面的长文对我们公司的分析仅仅只是皮毛。如果说专业的行业研究员对应的是研究生水平,那散户就是小学一年级,雪球上的多数也就二、三年级的水平。

我做了这么多年个股和行业研究,肯定不算业余,但个人的力量始终不足以和专业的基金经理抗衡。发现差距后,我就从股民逐渐变成基民。

不过最开始,我还觉得或许我只是在个股研究深度上和他们有差距,行业选择也许并不弱。所以最初买了科技、医药和消费,恰好踩上风口。不过,我后来意识到行业主题也不是我能驾驭的,干脆直接放弃,改成用主动型基金构建组合,让基金经理帮我做行业配置。

2020年是我践行逆向投资获得巨大反馈的一年。市场被低估时,我每天3万3万往里砸。砸了没两个月,市场就见底了,那年赚了300万。但这一轮的下跌,我抄底抄早了。从2021年5月底到现在,已经打了80%的子弹,到现在有近150万的浮亏。幸好我是在最高点跌了10%左右后才开始买入,只不过没想到后面还有20%的跌幅。

现在反思,我思考的还是不够全面。2021年,我按照以往的股债性价比框架去指导买卖节奏时,忽略了美国的经济周期和美债利率对A股的影响。后来我就调整了我的股债性价比框架,最近操作就没有那么激进了。

我认为行业主题型基金应该回避,但2021年的时候还是残存了一些行业主题基金的思路,打出去80%的子弹里有10-15%是恒生科技。这让我意识到,一方面要逆向投资,一方面也不能过度和市场对抗。这两个之间的平衡,我还没有把握得很好。

做得久了,越来越觉得投资是一个克服人性弱点的过程。投资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然后是尊重各个领域的强者,光是这两点就可以淘汰90%的人。网上那些说“基金经理炒股还不如我”的人,基本没有机会成为合格投资者。

还是要承认自己能力有局限。我现在的能力圈和方法论集中在A股,对海外市场的了解程度也不够。基金本质上是投资工具,能帮你拓展到不同的大类资产,能不能把它用好,取决于你对这类工具的认知能力,认知越高,就能驾驭得越好。

我始终认为买主动型基金是在团购基金公司的投研资源。但现在在各个平台上最有流量的内容一定是骂基金公司。特别是在算法推荐下,骂得越凶,互动量越大。这种情况下真正专业、理性的信息是被埋没的,声量大的都是在说基金抱团坑害散户,一些大V说买基金还不如自己炒股。这种自媒体生态下,就导致了大部分人都接触不到正确的投资理念。但我也想的比较明白了,要求群体理性天然就是个伪命题,大部分人是没办法被拯救的。

关于这几年热议的明星基金经理亏钱的问题,其实2020年出现很多管理规模超过三百亿的基金经理时我就很不理解,我认为没有一个基金经理能有管这么多钱的能力。但部分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在制造爆款、推波助澜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些信息。他们考核的是规模,势必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客户,容易让客户形成消费冲动。

我比较偏好选新锐基金经理。小基金天然就比大基金跑得强,选新锐基金经理已经占优了。我在选新锐基金经理的过程中比较注意行业配置的均衡性和个股的分散度。现在有很多新锐基金经理也特别着急,看到这么多赛道选手很快就火了,都想押一个赛道一把成功,这种我肯定不选。

基金公司里挖票能力最强、超额收益贡献最大的往往是那些资深研究员,已经做到研究组长的,或者刚上来干基金经理一两年的人,他们的动力是最强的。

还有一点,可能也是FOF的共识。大家基本不选做领导的基金经理,因为他的大量工作被行政事务耽误掉了。

关于这两年主动型基金跑输的问题,我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边际增量资金决定风格和均值回归。

2019年、2020年恰好是居民的大类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转移的过程。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公募基金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新增子弹,表现就很强。

今年的情况,公募基金和北向资金的主要风格是大盘、中盘成长,几乎就是今年跌得最惨的方向,因为他们本身在遭遇净赎回。所以今年这种情况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主动偏股基金的长期超额收益,我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比如今年市场就给基金提供了很多错误定价和超额收益的机会。

关于投资能不能实现财务自由的问题,我自己一直有个理论:财富自由跟你挣多少钱没关系,跟你花多少钱有关系。我现在这个岁数,如果不用再买房,没有大的资本支出,存够年开销40倍以上的现金资产就可以退休了。也就是说如果年支出是10万,那400万就够退休了。

为了盘算自己啥时候能退休,我有个反人性的习惯——记账。我已经记账17年了,它有个好处:大部分人低估自己的开支,就像大家高估自己投资能力一样。我发现我遭遇过的最大骗局就是说“结婚可以省钱”。2007年的时候我一个月开销大概1200到1500元,现在一个月开销得5万以上。

了解了自己的开支结构后,其实是可以优化的。我的记账软件是有声音的,每次记下来,我老婆就说她的心在颤抖。2020年的时候,我觉得离退休近一些了。不过,通过这两年的积极投资,差距变得更大了。

投资对我生活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如果毕业后我一直留在普华永道打工,不管是工作的自由度、还是财富积累,远远比不上今天。我现在是“一拖八”,家里有四个老人,太太全职在家,两个孩子,还有一个阿姨。如果我是普通打工族,绝对做不了。当然基金再亏两年也够呛了。

我看得比较开,现在还在加仓,因为我自己的财富增长基本是依赖这个市场的,包括目前做基金投顾的工作也是投资带给我的。对我来说,看空没有赔率。

@北落的师门:

期待多积累一些筹码

我是在2010年进入基金公司实习后了解基金的。虽然之前是金融专业的,但学校里学的特别理论化,和业界的结合不多。

最初做销售,头几年就靠听基金经理的路演决定买什么。谁的演说水平高,业绩又不错,就买谁的基金。后来在行业待的时间长了,又做基金研究的工作,才明白说和做完全不是一回事,当时觉得挺牛的一些人后来也有出事的。

刚入行我就赶上了市场低迷。2012年,我到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跟总经理聊天,一个员工推门进来说想辞职,总经理痛快把字签了,然后问他为什么辞职。员工回答说夏天快到了,想跟他哥去摆个烧烤摊——当时干一个夏天的烧烤也比在公司一年赚得多。

希望总是在最绝望的时候来到。2013年,创业板指数翻了一倍,市场重燃热情。

那也是我第一次从基金市场里赚到钱,我给女朋友(现在是太太)买的第一个香奈儿包就是买基金赚来的。上学用的第一个单反相机也是用炒股赚的三四千块钱买的,到现在已经用了十五六年。

我觉得,如果在市场中赚钱了,要止盈一部分去改善生活。工作赚的钱可能不舍得,投资赚的钱像大风刮来的。那是很甜蜜的回忆,会让你想起曾经经历过的牛市。

我是个纪律性很强的人,会及时止盈止损。虽然经常亏钱,但从来没有哪个基金让我亏得特别多。别人都喜欢把赚钱的卖掉,亏钱的留着。我就喜欢把亏钱的卖掉,赚钱的留着。因为我觉得钱可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赎回,只要每次都是在一个相对低点建仓,成本可控,完全可以长期投资。但如果买在市场最热的时点,基本不可能通过长期投资回本。

就像芒格说的,用合理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你得先做价值投资,才有可能长期。如果你是投机式的,最好赶紧止损出来。

我这个人从小到大就没什么财运,赚的钱基本靠认知。我身边也有靠运气暴富的,但不是股票市场的运气,比如房子突然拆迁了,企业改制手里分到了原始股。在股票市场,我基本没见过靠运气暴富的。

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除了需要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足够的心理素质,而这需要被市场不断拷打。所以年轻的时候应该多买激进的产品,多体验市场,感受亏损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拿到更高的薪水和奖金。和收入相比,亏损的都是小钱。

等工作了十年八年后,资金量到了一定阶段,也经历过市场的各种波动,心态上已经是一个“老鸟”了,这时候再去做稳健配置型的投资。现在回想起来,年轻时每天赚一百元或是亏两百元,心情就会大受影响,还挺好笑的。

我觉得现在就是买基金的好时候。因为所有的指标都指向冰点,复苏的时间不知道。可能半年,可能一年,再惨一点熬两年也有可能。这三年我也没赚到钱。好在头一年有一些盈利,这两年即使回撤也还控制得住。

现在我还挺期待多积累一些筹码。如果能等到下一次牛市的话,也许真能实现财富自由。当然也不能着急,慢慢熬,慢慢等。

我现在在做三件事:第一是把底部的仓位加上去;第二是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择时,在一些特殊的时间点上把目前的成本降下来;最后是努力工作,保证现金流不出问题。

@北漂民工的日常:

不主动学习很难成为合格投资者

我入市是在2013年暑假,上证指数只有2000点。当时同学在银行支行网点做暑期实习,要开户30个才给开实习证明,我就开了股票账户。

毕业后,我在门户网站做财经编辑,一入行就遇到了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还好当时刚工作没钱。这轮股灾让我有点受伤,也意识到自己能力不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股票,于是把投资方向转向基金,希望用魔法打败魔法。

最开始买基金没什么章法,就是看平台推荐。第一个买的主动权益基金是肖志刚管理的天弘永定价值成长,他在雪球很活跃,而且产品历史收益高。

那时候没有买过债券基金,因为收益跟当时很火爆的P2P没法比。后来我成功躲过P2P的大雷,是因为我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售自己持有的P2P份额,甚至出现折价;二是我投的那个平台,有个很有背书能力的股东退出。

2018年,我开始做基金经理的访谈,访谈对象的认知远高于我。我就把他们管理的基金都买一遍,拿一段时间,持有体验好就加仓,不行就卖掉。其实这本质上是在追涨杀跌,但我也通过这样的方法筛选了贴合自己的基金经理。我的配置是偏向于股债均衡,所以每一轮牛市可能挣得不多,但熊市也不会满仓下跌。

我踩过最大的坑就是投资不够分散,有一些标的太过于集中。把超过25%的资金投入一只基金,可能在顺风的时候会赚很多,但胜率不会很高。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20年,实在是太疯狂了。我跟风买了30万的网红赛道型基金,这只基金在一周内赚了10万。接下来的一周,这笔钱又全部亏光。市场非常疯狂,很多人的理性都被冲散了。

不过后来我躲过了两次下跌。一次是2020年底的港股恒生科技,因为我对互联网的认知比较敏感,当时怀疑恒生科技的持续性;接着是2021年的白酒基金,我看到有些基金开始限购,在最高点前清仓了大部分重仓白酒的基金。

这两年的行情确实让人非常难受。2020年底的时候我从基金里挣了几十万,经过这两年的回撤,利润也消失了差不多百分之六七十。

我的投资理念是:理财没有办法让你实现财务自由。归根结底我只是个上班族,不以投资为生。投资基金只是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个人资产的增值需要长期现金流的注入。如果有人声称可以通过多少年获得多少倍回报,肯定是想割你韭菜。

工作方面,我觉得还是得进入一个相对有贝塔的行业。在比较大的平台里面,才能拿到比较高的收入。我们一起打工的朋友,并不是大家能力差别有多大,而是因为平台的差异,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我经常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把时代赋予的贝塔当成了自己的阿尔法。这几年大家的工作越来越不顺心,这是一个很让人焦虑的事情。有时候投资会缓解你的焦虑,因为它给了你一个念想:你可以通过这个东西去赚到钱。最近刮刮乐的彩票非常火,也是这个道理。

我认为我还不是一个合格投资者,只能慢慢摸索精进。买基金的过程中,大概率是要交学费的。如果不主动去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不是时间长了就能成为合格投资者的。

A股市场里有很多摸爬滚打20年的老股民,他们的投资思维仍然是追涨杀跌。因为人都是有路径依赖的,不是那么多人有主动学习、主动迭代的心态。很多人是拒绝学习的,炒股炒了20年,还是用以前那套方法。

对于初学的朋友,我有两个建议:比较喜欢学习、折腾的人,前期就多投资。我们讲投资者教育,其实投资者并不愿意被教育,只愿意被市场教训。参与到市场里,多交点学费自然就学会了。

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单纯想省事儿做投资,可以去寻求一些专业基金投顾的帮助。市场变化真的很快,你不关注的话都不知道你买的基金经理已经离职了。

报名参加2023《财经》碳中和高峰论坛

pro football betting lineswhen does online betting start in massonline no deposit casinos

发布于:北京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